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又号“谪仙人”,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,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”,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
李白以大鹏自比,描述了飞翔中的大鹏因力量耗尽而从半空中坠落,同时表达了自己一生追求自由和超脱的理想。诗人以大鹏展翅奋飞而半空摧折,餘风激荡而扶桑挂袂的形象,表现出壮志未酬的悲怆,流露出对人生的无比眷恋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之情。
学习的意义

- 认知自我。知识是无穷无尽的,学习也没有尽头。当你学习的知识越多时,你会发现,以前的自己是多么无知。很多知识都不清楚,甚至没听过。
- 提升自我。在现代社会发展中,成绩并非唯一的出路,但学习却是我们一生所要追求的事情。
- 开阔眼界。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学习可以为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趣味,即使我们做不到行万里路,却可以做到读万卷书。
- 满足求知欲。每个人都有追求知识的权利,都有选择是否学习的权利。有人通过学习认识自己。有人通过学习提升自己。有人通过学习开阔眼界。
- 创造更多可能性。学习的道路是艰难的,但却是充实的。

李白的诗歌创作特点
- 豪放奔放:李白的诗歌气势磅礴,语言豪放,富有激情和想象力。他的诗歌常常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,展现出一种奔放不羁的风格,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感染。
- 洒脱自然:李白的诗歌不拘泥于格律和形式,而是随性而发,自然流畅。他的诗歌常常以自然景象和生活琐事为题材,用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。
- 蕴含哲理: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艺术价值,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批判。他的诗歌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,传达出对人生、社会、自然的思考和感悟。
- 多样化的题材:李白的诗歌涵盖了多种题材,包括山水、风情、咏史、抒怀等。他的诗歌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,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想。
李白

李白出生于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,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其诗歌风格豪放飘逸。他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,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,代表作有《望庐山瀑布》《行路难》《蜀道难》《将进酒》《明堂赋》《早发白帝城》等多首。
李白的诗歌以豪放、奔放的风格著称,他的作品涉及了自然景物、爱情、友谊、豪情壮志等广泛的主题。他的诗情遣词,意境优美,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,以及宏大的想象力,给人一种磅礴壮丽的感觉。
李白一生共撰写千余首诗歌(现存1000余篇),然人生多舛,晚年颇为凄凉。上元二年(公元761年),身处困境的李白投奔亲戚李阳冰,时李阳冰任当涂县令,而此时李白已病重。临终之际,李白将毕生手稿托付于李阳冰,且挥毫留下了《临终歌》这首不朽之作。